從真愛碼頭過高雄橋後就是五福路了。由於五福路開發歷史十分早(始於1895年),很早就是高雄市著名的商業街道;它也是往來高雄市區和鹽埕區、壽山及哈瑪星的必經道路。同時,位於其上的諸多景點,如:中央公園、新堀江商圈、城市光廊、玫瑰聖母堂等,五福路因此也成為高雄市重要的觀光路線之一。
其實行前的功課並沒有做的很好,不想把自己搞的很累的只有幾個重點行程而已,但這就是11路的好處啊,慢慢走~慢慢看~才能發現意外的風景嘛!
就像這個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要是我聽取真愛碼頭售票員的報路建議走五福四路到鹽埕埔站搭捷運回中央公園站的話,就看不到了!
本身是灰色調的玫瑰聖母堂,位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再加上附近建築的燈光作為光源,即使是"我"(特別強調)拍都依然清晰乾淨!
聖殿內部自2010/03/01起全面禁止拍照攝影→http://www.rosary.org.tw/08/08_01_content.php?d_id=200
還好可以透過各優格帶領我們遨遊→http://www.wretch.cc/blog/radman/4621137
拍完繼續延著五福三路走一段才終於讓我遇到便利商店,來罐寶礦力解身體的渴!
高雄鹽埕老戲院 看盡港都興衰史 2010/09/09
走在高雄的鹽埕區,整體的氛圍是一個有歷史的地方,建築如此、小吃亦然,就連電影院都給人這樣的感覺。 全盛時期的鹽埕區電影院,家數占了全高雄的一半,如今卻是一家不剩,即使唏噓也無法挽回過去美好時光。 然而,老戲院也能寫出自己的腳本,建構屬於鹽埕區自己的故事。
■ 走過一甲子 高雄最老戲院拆除
1921年,高雄市第一家由日本人經營的「高雄劇場」設立,原址就位於鹽埕區七賢路、五福路交叉口。 劇場在1981年遭到拆除,取而代之的大樓,如今常扮演選舉期間著名的總部地點。 至於因為興建捷運而在2002年拆除的「光復戲院」,創立於大勇路、新樂街口,曾經風光一時,是當時高雄設備最好的戲院。
相較於這些老戲院,連昔日影子都不留,1930年和亞洲戲院同年設立的「壽星館」,如今只剩下「萬壽星大戲院」的電影招牌框架;至於外觀保存最完整的戲院,竟是曾發生過大火的「大舞台戲院」,雖然歇業已久,但外觀那個明顯的「大」字氣勢仍在,喚起許多高雄在地人的記憶。
■ 老戲院凋零 電影圖書館傳承使命
鹽埕區的老戲院凋零殆盡,風華已逝,但高雄市政府特地選在愛河畔新樂街、河西路口的舊有閒置空間,成立高雄市電影圖書館。 這座電影圖書館在2002年11月3日成立,成為全高雄設備最先進、典藏最豐富多元的「電影院」,似乎在冥冥安排中接棒,讓鹽埕區和電影續結前緣。
資料來源:【網路地產王/尹榛/高雄報導】
▼因為看到這個有趣的畫面,查了資料http://tw.myblog.yahoo.com/fatman-monetiii/article?mid=27526&sc=1才知道高雄的戲院歷史竟然是這麼的風光!
涮嘸栽阿妮是個南部俗嘛
Bravo!好時尚又炫麗的建築外觀!站在底下的視覺感受當然比在艾卡房內遙望來得興奮很多!
大立精品為大統集團旗下的精品百貨公司,為地上十層,地下六層的建築,外觀請荷蘭設計公司UN Studio操刀,以「旋轉」為設計架構,建物呈海灣曲線造型,外牆為玻璃惟幕。設計師介紹,外牆「由水平薄板跟垂直安定翼構成」、加上LED燈光效果,「不同距離、角度都可看見不同樣貌」,內部還設有螺旋狀電扶梯。營運面積有1萬5千坪。風格走向主打國際精品,塑造尊貴奢華感。並與大立TALEE'S有空橋相通。
果然是遠觀便知不可貿然闖入的一棟"危樓"啊~
走在市區街道終於可以偽裝成市民了,走起來自在多了(反正沒人跟我說話......就是一個市民在閒晃囉!),一路走到中央公園站商圈,但附近我不知道吃什麼(我只看到服飾店嘛),只好打回原形成觀光客到國際知名「六合夜市」覓食。
因為食尚玩家有介紹,剛好我有看到↓
因為六合夜市裡大都是咱們彼岸的同胞成群結隊慢慢逛,不很2但很累的我早已沒耐性跟在人家屁股後面像個小跟班似的,所以我走很快有縫就插穿梭其中,鎖定目標後就靠邊停下來。原本一個人都沒有的攤位前,也許因為我走太快在裡面顯得行為異常,所以當我快速挑完蝦蟹後,隨後就有一堆阿姨們一個一個湊上來了。
再買個木瓜牛奶補充"今日水果",油丸洗人滿為患.....
速二口就見底了,早知多買一杯檸檬汁!
拖著沉沉的腳步回到艾卡已經快十點了,我的晚餐!
蝦子比較好吃!
啃好久!
小腿真的腫到不行,累到睡覺前以為沒帶到幫助小腿恢復疲勞的睡眠機能美腿襪,只好抬腿掛牆上,邊後悔沒事買這麼耗時又吃不飽的晚餐幹嘛。
天亮發現襪子塞在行李箱裡的超級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