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哈瑪星是由日文「濱線」(Hamasen)轉音而來,指的是濱海的鐵路幹線。原本只是海埔地的哈瑪星,在20世紀初期,日人從此地沿壽山山麓,建築打狗(高雄)至臺南這段鐵路。1908年填海造陸以後,在海埔新生地上,建設起棋盤式規劃的嶄新市街,以及現代化的新濱碼頭與新濱鐵路,稱為新濱町。Hamasen就是當時從1900年打狗停車場到岸邊碼頭倉庫的濱海鐵路。1920年代後,位處鐵路及港口轉運總樞紐的哈瑪星,不僅漁業發達,也是當時政治及經濟的中心。

現今的哈瑪星,經高雄市政府積極推動舊街區改造,為古蹟保存活化作努力後,哈瑪星這些曾在舊時光裡各具特色的歷史建物、珍貴文化資產,開始它們於新世代的意義。

讓我們一起沿著時光鐵道的軌跡,一起探訪這張既古老卻又新鮮的藏寶圖吧!

步出捷運西子灣站,搭乘橘1公車,延途看看純樸的街景和"認路"

 

經過10幾分鐘車程時間(車速不快啦)後,來到國立中山大學校門口,山海景一起映入眼簾,視野遼闊 。要不是高高聳立的門樓,土包我以為來到哪個海濱公園了

在抵達中山大學入口處右方的山坡,有一個白色「之」字型的階梯,在一片綠意中顯得特別鮮明,拾級而上,領事館官邸就在上方。

借網友的圖↗ 

傳說在康熙廿三年(1684年),一艘自中國大陸而來的漁船,在西子灣沉沒,十八位船員最後脫險在西子灣岸上登陸並開墾,但卻被臺灣鳳山縣官吏誤為海賊,集體格殺。之後鄉民收殮他們的遺體加以安葬,並建蓋此廟。

旁邊就是【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囉!當天大部分是中國、香港的旅客,偶爾混入隊伍聽解說,時而又閃避他們取景;還好有他們,才不那麼顯得行單影隻。

打狗英國領事官邸的建築為後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包括花欄石雕及圓拱設計,原設計者為英國人,使用尺寸皆為英制單位。雖然建築物設計者為英國人,但建築工匠是聘自中國大陸,而建築用的紅磚則從廈門運來,竹節狀的落水管是清末洋樓的特色。

建於1865年,是外國人在台興建的第一棟洋樓。有美麗的拱式廊,極具英式建築特色。

                           

1985年後,打狗英國領事官邸方才開始進行修復。198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打狗英國領事館(實為打狗英國領事官邸)為二級古蹟,並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館。

                                                 

進入室內參觀「東方想像—大航海時代香料與地圖展」

                             

大航海時代起於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歐西各國相繼投入,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地球村」概念的時代。1558年,葡萄牙人行經林木蔥鬱的台灣島,台灣於是成為地球村落的一員。立足今日的台灣,循著香料的軌跡,追蹤商船的航線,回顧大航海時代的人們到達東方的豐饒之地後所引發的歷史波濤。

始於香料~

為了香料,十六世紀的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亞洲。

~懷舊的花露水廣告~

海上的航行需要具備多方知識與儀器,當中最基本的就是地圖。這裡看大航海時代的古地圖,不由自主的會有無限想像飛奔出來。

透過西歐水手傳述,在歐洲人的眼中,亞洲各國城市都透露著不同的異國風情,展示人類如何想像遠方那個黃金國度的時代觀點。

                               

英國首任駐台領事-史溫侯

第一位來台灣服務的歐美醫師:Dr. James L. Maxwell(馬雅各)醫生

http://www.tma.tw/ltk/98520111.pdf

http://tpkch.dyndns.org/weblink/missionary/Maxwell.htm

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m/Maxwell,JL/biog/Phoan,Hki/Lim,Slam.htm

除了品嘗美味甜品外,可以帶一本喜歡的書在這消磨一個下午,慢慢的品味這裡的美景等待日落。

但是無法那樣悠閒的做這種白日夢!

領事官邸南側保持著完好的石階古道,可直通山下的領事館。

                               

觀賞最佳時間為下午到傍晚時分。在這居高臨下,夕陽映照在無垠的台灣海峽,雲彩幻化在天邊,好一幅令人沉醉的美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yfan 的頭像
    myfan

    妮可小宅進化論

    my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