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平有兩個洋式建築必看,一是英商德記洋行,一是德商東興洋行。因為安平開港後,來自歐美的外商紛紛在安平地區興建洋宅,這些洋宅可是讓安平除純樸外,亦散發著浪漫的異國情調。不過,現在除了「德記洋行」和「東興洋行」外,全部已遭拆除。
德記洋行創立於1858年,為台灣五大洋行之一,屬於英屬東印度公司,當時洋行在台灣設立據點的目的,主要是從事海外貿易,以輸出台灣的砂糖、樟腦,並輸入鴉片為主,德記洋行主要是經營茶葉出口貿易,不過隨著安平港不斷淤淺,加上日本統治時期貿易全被日商壟斷,這些外商也紛紛倒閉遷移。
今日德記洋行早已失去商業的功能,但它白色的外觀優雅有氣質。現在本洋行在奇美公司捐贈下已規劃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以蠟像展出台灣早期生活樣貌。2001年更規劃「時空走廊」的設計,將德記洋行的歷史、成長軌跡,以圖片資料的展示讓旅客知道。現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 喂~都說不能拍了,妳這個不守法的民眾......
膽小妮:我知道我不該啦~可是你知道嗎?在遊客極~少的情況下看蠟像會休跨驚驚害怕嘛
......所以我就不由自主"偷
拍"一下來分散緊強的嘛
各位觀眾朋友啊,千萬嘸倘模仿膽小妮這不可取的行為喔!
但是所以說這些畫面是揪珍貴,放在這邊就只好承擔被人指指點點說閒仔話啦......希望大家看了尬意就儘量賣計較啦~
整棟建築坐北朝南,樓高三層,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一樓原為行員宿舍,走道居中,左右各有三間房間,東西南三面均繞以拱廊,二樓空間與一樓房間相似,但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加上白色粉牆,在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
屋頂為桁架系統,上鋪瓦片,分成左右二個屋頂,均為四坡排水。一般而言,西方人在台灣所建之房舍中,大抵會採拱廊模式,以避雨水及日曬,因而拱圈成為建築上之重要元素,德記洋行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也對當時中西方的貿易,留下了歷史的見證,目前被列為台南市三級古蹟。
至於德記洋行後方的那片「樹屋」,原是德記洋行的倉庫,不過因為荒廢多年已被一棵棵的榕樹盤據,而有「樹屋」之名。現在,樹屋已被規劃為藝術村,將有藝術家會進駐於此。所以下....次(妮的下次應該可能或許也是若干年後了....)重遊肯定會有全新不同風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