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車行老闆推薦我去「四草大橋」,看地圖大橋已經是海邊了(一個人去海邊......應該更容易引起人家的注意吧......),再加上原安排景點已經有點緊湊了,或是萬不利路上迷了路耽擱了時間......我看還是留待下次吧!跟老闆告別,穿過四維地下道後一路直行,邊騎邊看看四周的景點和店家;雖然太陽超級毒辣
,但我不想包得密不透風,就用係數50的防曬乳抹厚一點就好了。
心情當然是很興奮!但畢竟沒有說話對象,還是要稍稍收斂一下呀。
騎著騎著,似乎有出現一小點惶恐的感覺,因為遇到叉路後就不知路到底對不對了,只看到四草大橋的指標。停紅綠燈,緩緩趨前靠近一位載著2個小孩的少婦,向她確認是否走偏。好佳在,前方就是了,於是放心快馬加鞭!
第一站,來到原本不在我行程內的「安平蚵灰窯文化館」,既然經過,就順便看看。
『燒蚵灰』是台南地區流傳久遠的傳統產業,所謂"蚵灰"是漢人用來建造屋舍和船隻連結時的填補劑,由"蚵灰"與"糖水"、"糯米汁"調和而成,使得房舍得以堅固、木船耐用。不過因為現代石灰工業的競爭取代下,燒蚵灰的蚵灰窯相繼被拆除,僅剩安平蚵灰窯保存下來,因此台南市政府便規劃成「安平蚵灰窯文化館」,利用圖片以及文字,介紹蚵灰窯的由來。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由蚵灰窯的主體建築物、倉庫組成,館內陳列昔日燒蚵的器皿,並且設有科學展示及蚵灰的應用,是間小而巧的文化館。建築外觀外方內圓,整體的造型相當的特殊,主體為了需要有承重的構造,由紅磚疊砌而成,內部的直徑寬約四公尺,高度約二公尺左右,壁體的厚度最薄的地方也有1公尺。
平常有義工在現場導覽說明,由蚵仔養殖介紹到蚵灰窯的歷史。
時間揪不嘟好,中午12點人家回家吃飯去了,自己看看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