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都城汴京清明節這天都市與城郊百姓的種種活動,展現了當時工商業與交通的繁華面貌,成為宋代風俗畫的特異瑰寶,深具歷史文獻的價值。
畫家張擇端通過對汴京城內建築、商貿、交通、運輸幾個方面的描繪,再現了北宋都城的繁華和發達。其中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宜,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處理得恰到好處,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藝術修養和表現能力。觀此圖給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受,栩栩如生之狀,令人歎為觀止!
作者生平
相較於畫作的傳奇,人們對作畫人張擇端的生平所知有限。宋代的史籍之中,竟沒有一個字的記載,如今唯一能找到與他相關的文獻,只有金朝官員張著於《清明上河圖》卷軸圖後不到百字的敘述。透過這段文字,我們知道張擇端是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曾遊學京師,尤其擅長界畫(以界尺為工具,描繪建築的畫),對舟車、市橋、郭徑的描繪,更是拿手。
隨著北宋的覆亡,開啟了《清明上河圖》的流離命運,此後數百年間,《清明上河圖》輾轉於王公、官宦、文人之手。如今《清明上河圖》的真跡藏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也藏有傳世仿作中最好的清院本。
汴河已經枯竭,往昔的東京繁華早已被黃河沖積的土壤掩蓋,感謝張擇端,讓我們得以隨著畫中的小船,漫溯歷史長河,遙想開封的京華夢。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是去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鎮館之寶,以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製「清明上河圖」為藍本,放大投影在6公尺高、110公尺長的巨大螢幕上,藉由科技的魔力,讓900多年前的經典名畫「動」起來,重現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及優美的自然風光。
欣賞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之前,讓我先了解「清明上河圖」: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蔣勳講座精華版
高清版《清明上河圖》 River of Wisdom (HD)
張擇端以精工細繪的「界畫」技術,運用中國繪畫的「散點透視」奧妙,將畫中人物、景象表現的淋漓盡致。
《展場佈置》
透過比原作放大30倍的巨大螢幕上,這幅電子圖保留了原作的所有特徵,包括每條街道、船隻、數百棵樹、數百座建築一個沒少,色調、畫風也一點都不含糊,而且所有景物躍然紙上,水流人動,百貨紛陳,河上縴夫叫號,船舶亦搖曳行進,牲畜、屋宇、交通工具皆活靈活現。
而在蜿蜒輾轉的巨型畫卷下方,一條仿真度極高的河水潺潺流過,彷彿重現九百年前北宋首都開封府風華,令參觀者恍若置身九百年前的北宋首都汴京,效果異常震撼, 令人讚歎。
整幅電子畫卷劃分為3個主要區域,分別是和諧的城鄉、律動的城市及豐富多彩的生活,且分為晝、夜兩個版本,白晝有691個人物出現,夜間有377人,並參考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專人製作音樂及配音,讓畫中人會說話,畫面更為生動有趣。
3分鐘讓你看懂清明上河圖 :http://youtu.be/puRm8FYzeME
...........
...........
小孩追小豬,我也在追小豬!
虹橋夜景
牛車、驢子拉車、轎子。夜景版似乎更能呈現3D真實效果!
護城河邊 "放水燈"的橋段
http://wuga.com.tw/travel/wuga_48807_4299
當時在京城裡頗具規模的酒店稱為「正店」。
駱駝商隊通過孫羊正店
說書攤(孫羊正店左側)
夜月倒影
由於坊市制度的崩潰,使汴京城裡的各種商業活動不再侷限於"市",也因此各行業得以全面發展,不管說是酒樓茶館林立也好、各類店鋪設立,在這些有利於商業發展的條件下,交易盛況可想而知。
整幅畫面人與物之遠近、疏密、動靜、繁簡、都通事畫之傳神之筆,被遵美得緊密妥貼、準確別類,具有長而不冗,繁而不雜,充滿方寸之內體,百里之迴,之宏偉氣派。
我在「會動的清明上河圖」高雄展場
順便逛逛囉↓